传染病的准确诊断始终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蔓延的基石,早期诊断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诊断方法包括通过临床症状间接识别传染性病原体和直接通过体外诊断方法鉴别传染性病原体,因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特点,直接识别传染性病原体的诊断检测已成为治疗病人和预防疾病爆发的必需手段。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系由混合的多肽组成,含有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等。HBsAg本身不具备传染性,只有抗原性,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HBsAg是人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出现的第一个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在血液中出现。
HBsAb是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刺激人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阳性常见于接种乙肝疫苗及乙肝康复者,是判断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HBeAg是乙肝病毒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核心抗原(HBcAg)裂解后的产物。当核心抗原裂解后,HBeAg溶入血清从而进入血液循环。HBeAg增高为病毒复制活跃程度的可靠指标,提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及其血清具有强感染性。
HBeAb是机体受HBeAg刺激而产生的相应抗体,可在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或携带者体内检测到,表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是疾病好转的标志。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相应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迅速地与血清中的HBcA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因而难以在血清中测得游离的HBcAg。HBcAb的存在表明机体受到乙肝病毒侵害,常见有IgM、 IgG、 IgA三种类型。临床上常规检测有IgM和IgG两种类型。IgM是判断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是传染性强的标志之一; IgG出现较晚,检测IgG具有流行病学调查意义。
HAV是一种RNA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直径约27nm的球形颗粒,由32个壳微粒组成对称20面体核衣壳,内含线型单股RNA。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肝炎,这种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人类感染HAV后,易引起以肝实质细胞损伤为主的常见消化道疾病。
HCV为球形有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人体感染HCV后,可引起一系列肝脏损害,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等。所以丙肝病毒感染诊断对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TP几乎可侵犯人体所有器官,因此梅毒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并可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胎传梅毒,危害性极大。所以,梅毒感染诊断对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革兰氏阴性细菌,长约3μm,直径约0.5μm。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进而引起胃癌。HP的检测对于胃部疾病防治及胃癌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